任煜:组织涌现从哪里来?该如何持续?

2021-11-02

裂变式创业研究院 


任煜:组织涌现从哪里来?该如何持续?

任煜裂变学院学术院长多家企业战略顾问

    


组织涌现到底从哪里来?


讲了很多组织创新靠涌现,那为什么涌现靠文化?不是仅仅因为文化才能入心,这里的道理要从大唐高宗仪凤元年(676年)正月八日,也就是1343年前的一段对话说起:《六祖法宝坛经》讲到六祖在这一天出山,来到广州法性寺,“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里不是讲说禅宗,而是六祖的洞察与认知,人观察世界是个内外呼应的过程,外在之扰动被人感受,然后因心而涌,因人而动;按照东岳先生言说,就是感应相生。所以,人类组织的涌现大抵是不能完全套用生物涌现,不可等量齐观。但是就简单法则而言的道理是相通的,这个简单法则也就是“人因心动而生行动”,欲求行动,先需心动,修善心以主动。这也是为什么阳明先生的心学可以作为底层逻辑来应用,也说明了为什么组织涌现必从文化入手,要直指人心,和禅宗的道理也无二致。


任煜:组织涌现从哪里来?该如何持续?


而稻盛和夫先生又怎么觉察到必须要从心入手呢?这要从58年前的一场11个人的“叛乱”开始,这是京瓷成立的第三年。1959年京瓷成立,因为技术优势获得了松下的订单,第一年就实现了销售额2600万日元,利润300万日元。为了扩大生产,1960年录用了11位高中毕业生。就在这些人入职一年之后,1961年,他们发动集体的“叛乱”,要求每年加薪、支付奖金等改善待遇及保障未来5年的收入。这让年轻的稻盛和夫十分震惊,经过三天三夜的谈判,直到稻盛先生说出下面的话:“虽然我无法承诺保障你们的未来,但我肯定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们。请相信我,如果我有背信弃义的话,或者只是为了私利经营企业,你们可以杀了我。”最终大家接受了稻盛先生的说法,叛乱平息。这场集体叛乱是涌现,是一个意外的涌现,但也是稻盛走上敬天爱人真正的转折点。因为这场风波之后,稻盛把自己关在家中数天不眠不休,最终确定了“在追求全体员工精神与物质两方面幸福的同时,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作出贡献。”从一个“只追求技术人员稻盛和夫的成功”真正蜕变为为组织和社会谋利益的“稻盛和夫”。这是一个经典的坏的涌现激发好的涌现。而本质原因就是因为稻盛先生自己的内心在面对他人的要求时,做出了他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利他的京瓷在这里萌芽。


任煜:组织涌现从哪里来?该如何持续?


所以,我为什么说涌现即世界,是因为无数的事情其实都是涌现,无数的涌现逼迫你作出选择与反应,每一个反应一定会激发连锁反应,无数的后果累积又会塑造今天的你。你也被你自己的选择所制约,你的选择来自环境的涌现,你的应对激发新的涌现,周而复始,这其实即使因果相循,果又生因,因再结果。但在每一个选择中,你真是自主的,因为所有原则和立场的选择都是自己作出的,只有不负责任的人才会推诿于外,那你只好一辈子被人牵着鼻子走,放弃了就很难再拿起来。从这个角度,那11个叛乱者的涌现是京瓷这个创业小公司的不安环境激发的,但最后稻盛和夫先生的选择结果却超越了事情的一般维度,找到了心里要坚持的路,也即是使命。京瓷的使命从此涌现并落地生根。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不是中国文化对涌现博弈的最好描述吗?最终一切纯出本心,没什么好怨天尤人的,这就是我对涌现的认知。



到底怎么让涌现持续?


大家潜意识中都不自觉地默认:我们生存的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各种利益交织,这几天交流的时候就有很多人提到了对灰度的无奈,并且认为要以一己之力与某些潜规则相抗衡,实在是螳螂挡车,不自量力。也许还是随大流,保住现实的生存,作出妥协是比较现实的办法。那么为什么稻盛和夫先生在日本社会中能够始终坚持自己的价值主张,一往无前地走下去呢?这要从他少年时那次死亡的威胁说起:13岁的稻盛,患上了当时的不治之症:肺结核。在此之前,他亲眼看见两个叔叔和一个叔母因为肺结核在自己的家里去世。死亡的恐惧让稻盛情绪低落到了极点,一本邻居送给他的书成了走出心魔的钥匙——《生命的实相》。


任煜:组织涌现从哪里来?该如何持续?


我在京瓷稻盛纪念馆中看到这本书的复刻版,其中改变稻盛人生观的一句话是: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不过是自己心中描绘的景象,在现实中的投影而已。13岁的稻盛反复琢磨,终于领悟到:自己忐忑不安、刻意躲避、害怕肺结核,反而因为心灵的脆弱招致病害侵袭。健康、人生,都与心灵密切相关。建立善念、守护善念、践行善念,才是唯一正确的方式。生死之间挣扎之后的稻盛,获得了远超同龄人的认知,这是他人生的第一次觉悟,这个善念的觉悟陪伴此后的漫漫长路,又在各种人生的历练中变得更加坚定不移。我想,我们每个人心灵里的那一颗善念的种子人人都有,本自具足,但真要长成参天大树挺不容易的。我没有灌鸡汤的意思,每个人如果选择了正确的道路一定会比较难走,因为你要在别人退缩的时候坚守,你要在别人萎靡的时候振作,你要在别人狂躁的时候冷静。一句话,也许你被迫要变得不合群,变得不合时宜。但我想起前几天看着一万三千多吨的邮轮的感受,停靠码头时这个庞然大物让人心生敬仰,感觉是那么的巨大。但一早海风中站立在甲板上,看着四际目力所及,到处都是海天一色的蓝,惊觉自己和这船不过就是天地间的一个蝼蚁,放空自己才能变得无限的大,和天地同化。


任煜:组织涌现从哪里来?该如何持续?


就像玄奘大师在1343年前定下西行的那一念,然后就是十九年时间,一百一十个国家,五万里行程。没有什么彷徨动摇,只是聚焦当下一念。每个人的职业生涯起点不同,可未来的每一天会用什么样的心态度过?因循苟且就可能麻木淡漠,一旦这样就没什么自振好说了。但当五千人聚集在邮轮上,当你们宁可在地板上席地而坐也要坚持听着的时候,我还是感受到了大家的力量。只是生活最真实的考验是,当人群散去,你又回到熟悉的环境,当你独行并没有什么好友同好相伴时,你该如何自处,如何自振?这才是涌现的真正问题:当你是系统的第一个振子,也就是唯一开始者时,你确信吗?这是给大家的思考,没有什么强制的答案。要知道自振的定义就是,因为使命,独自振动。选择振子和自振的生活状态,那就会像玄奘法师的名言: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同学精彩点评


有幸上次游轮听任老师课程,全程没离开过,惊叹一个人怎么会懂得这么多知识量,生物,历史,企业经营,简直就像是百科全书,最难得是能从这看似复杂的东西抽丝剥茧找出背后规律逻辑。在任老师面前在感受到自己认识的无知!


上邮轮前,连续几天在任老师的办公室打磨PPT。我就想知道,那么博学睿智的任老师,看些什么书?所以我特地看了任老师的书柜,100+本书,营销,管理、艺术、文学、互联网、社科、经济……各领域都有。有些书我看过,比如《如何看一幅画》《原则》《阿里局》《工作DNA》……更多的书还没看过。


我认为老师讲这么多就是告诉我们,做人要走正道,要以人为本,用心去做好产品和服务,要对员工、客户、友商、社会好,耐心培养基层员工。


任老师总结的真心好,果断收藏。大公司为什么容易出现组织僵化问题,经验主义的负面影响,而大公司中又很难避免经验主义怎样保持组织的活力,发挥基层的活力和创造力?思考中……期待更多任老师的课。

相关推荐

暂无数据